BD實踐者群像
這是一個人類奮鬥的圖像,在泥濘中匍匐前進,唯有在翹首仰望星空時,重新獲得前進的動力。
+晉福田有機香料農莊 許晉田
「我出身農家,年輕時覺得務農好辛苦,決定不要務農,離開學校就自己開業,運用所學當水電工,後來決定回頭務農,是因為漸漸地了解到農業不是一種職業,它是一種生活方式,我們吃甚麼食物,環境中有那些生物跟我們共存,這些事情比賺了多少錢更重要。土地是需要人以友善的行為來對待的,農夫是最直接照顧土地的人,我們做這些事,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,也是為未來的人們留下一線生機。」
全文見:晉福田有機香料農莊探訪紀實
https://lohasfarmer.com/happinessfarmvisitdocumentary/
+月光光生機農坊 李光文
圖:摘自李光文臉書 文:黃如玉
2024.4.13
李光文大哥,一位腳踏實地實踐BD農法的農友,即使身為佛教徒,也願意為了讓大地恢復生機,向屠宰場或原住民獵人朋友索取製作BD配方所需的動物器官,並為牠們唸往生咒,告訴牠們今天的犧牲,不是拿來賣錢,是回饋大地母親並利益眾生。為了製作配方所需的牛糞,他還養了一頭小母牛,當你看到他抱著小母牛的樣子,就會覺得他真是個好爸爸!此外,他也學習如何製作太陽蜂巢,希望能在農場養蜂,不為取蜜,只希望蜜蜂不要滅絕。
這樣一位熱愛生命的農友,卻在2023年8月遇到重大挫折。登革熱疫情在他農場所在地的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大爆發,政府全面噴藥,濃度是平常的十倍,範圍含括鄰近村落的農園,他的月光光生態農場也沒有倖免,只能試著在噴藥執行前把心愛的動物們送走。
抗爭無效,訴訟無門,陪伴他的除了家人,還有忠實的消費者。台中海線人智學社群發起「共同購買」支持農友的吳淑凰護理師發起「一人十元代繳罰款」的行動。此外,在BD協會理事的觸動下,南華大學永續中心也在2023年10月舉辦了病媒蚊防治論壇。
恆春的BD農友張福展也邀請他到恆春生態農場工作,由於這個農場成立比國家公園早,是全台唯一一個在國家公園內的農場,希望他在國境之南可以安心地繼續實踐BD農法。除了祝福光文大哥之外,筆者也深深地希望,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共同面對登革熱,避免同樣的憾事再度發生!
到恆春繼續努力做配方
+天地人明日農場 謝宏明
圖文:摘自謝宏明提供資料
2024.6.10
謝宏明,一位在金融業工作了十八年的主管,在一次次認真面對生命的叩問後,成為了一名農夫,並且在實踐BD農法的道路上,引動更多人關注與支持BD農法。
在梨山成長的經歷,讓他總是嚮往著回歸大自然。國中時下山離家求學以及父親的早逝,讓他備感孤寂,經濟的困窘也迫使他在考上五專後,開始在梨山觀光水果攤打工,即使水果來自四面八方,也得跟滿心期待的觀光客聲稱是產自當地,這讓他提早進入社會。
出社會後,充滿熱忱地在金融業工作,六七年後漸漸覺得不太對勁,特別是在雙卡風暴有客戶不堪卡債壓力而自殺的新聞出現後,讓他反思自己工作的意義,處於一個金錢至上、全球金融市場過度發行貨幣的年代,金融業的本質是否仍如初衷?還是早已跟著全球資本主義隨波逐流了!
接觸樸門永續生活設計後,他開始成為合樸農學市集的志工,吃了兩年充滿能量的蔬菜後,終於在不惑之年後滋養出新生命,而這個新生命也啟動他思索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地球?於是在孩子出生半年後,他決定離開金融界。原本不同意的另一半這一次也同意了。她說:「人生已經過了一半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!」
有了孩子謝天之後,常常會有友人問他,第二個孩子,要取什麼名字?是謝地嗎?對!謝地的誕生,讓他們整個家庭生活方式更「落地」。那年夏未,他傾聽內心的聲音,赤腳站在這片土地上,成為農夫,而成為農夫,挑戰才要開始!
他認為農產品的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,在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是被嚴重扭曲的,以經濟為主導,貨幣金錢至上的現況,需要有各種不同滿足彼此之間需求的交流方式,以降低金錢貨幣無限上綱。因此第一年甜柿成收季他就建立起對未來農業經營模式的主軸:先自己吃,再分享給親朋好友,交換彼此需要的農產品,最後是透過社群支持的力量,銷售給有共同理念的好友們。
第二年秋天收成時,整個果園共採收約80粒甜柿。「農夫是看天吃飯的!」真的讓他遇到了。務農非常需要經驗累積,今年操作錯誤,想改善要再等一年,每年遇到的問題都不同,加上氣候異常,如何與天地合諧共舞,是充滿挑戰的,因為每年的舞伴都不一樣啊!
第三年,對他而言是大豐收的一年,他尋找到實踐夢想家園的土地,與一群理念契合的朋友相遇,連甜柿果園也大豐收,比起前一年的80粒,成長了100倍,共套了8000袋甜柿,也很順利地分享及銷售給支持的親朋好友們。
正式迎接農場的第一個春天,遇到了百年大旱,原本最適合種植果樹的季節,他停下腳步更用心的觀察這塊土地,諮詢地方上的土地神,順天應地敬虔的使生活環境變得完美。他認為療癒土地的生命力,才是農夫最重要的任務;果實的豐收,只是療癒土地生命力後附加而來的。
現在,他站在自己的農場土地上,回顧相遇過的農友,踏訪過的農場及歷經過的風雨,許多深刻的對話、場景正為他指引著未來。他感謝一路上所有的相遇,每個相遇都是神聖的,讓他「成為農夫」。




